【数字盘活红色阵地】先锋故地三:杨贤江故居——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生

编者按

 为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系列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深入挖掘浙江“三个地”的政治资源和丰富内涵,发挥浙江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功能,围绕数字浙江建设持续发力,经管学院党委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探索数字化在革命故居传承中的应用”主题活动。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故居,承载着历史的见证,讲述着革命人物红色精神的初心。通过对浙江革命故居的资料查找、实地调研、人物采访等,探索数字化在革命故居传承中的应用,助力探索数字变革“浙江方案”,传承红色基因,体悟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

先锋故地三:杨贤江故居——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生

人物简介

 杨贤江,著名教育家,南高师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者。字英父。浙江宁波慈溪人(旧属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杨贤江先生

故居简介

 杨贤江故居位于浙江长河镇贤江村。为杨贤江早年居住地,是现代江南民居建筑,故居占地面积277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左右厢房各两间,为穿斗抬梁结构小平房,平面呈“凹”字形。建筑特色明显,造型简朴,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慈溪“三北”民居。19978月,故居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贤江故居是一座普通的砖木结构小院,故居基本恢复了杨贤江烈士生活时的原始面貌。西次间陈列了杨贤江的生平,东次间布置了他在家生活过的情景。故居北边是新建的陈列室,以文献、图片、雕塑、绘画等形式展示了杨贤江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生涯。

 杨贤江故居是重要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杨贤江纪念馆也是浙江党史教育基地、宁波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慈溪市先锋传承教育基地。

数字化建设和建议

 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杨贤江故居的数字化应用较少。故居内多是传统的旧物展览方式。故居内的旧物在工作人员的精心保护下虽能保持其基本风貌,但仍须数字化建设的协助。

 在我国,文物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人员、技术和软硬件设施投入、开发上有多种制约,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要解决当前我国文物数字化建设中的难题,需要在观念更新、人员培养、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补齐短板。

 文物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员,一方面,故居要加大对数字化建设专业方面的人才资源的引入,从理论、实践等方面加以考察,充实数字建设专业的人员队伍。另一方面,人才引入后要力求用好,以更专业的方式来更新文化保护观念,开发创新数字建设新模式,营造文物数字化建设的氛围。此外,要引导人才学以致用,利用资源优势探索、利用信息能力去解决文物保护难题。为此,要以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对标发达国家的保护经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培养、学习,带着问题、项目、技术开展攻关,从而实现“人员现代化、管理信息化、馆藏数字化”的目标,推动故居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