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盘活红色阵地】 先锋故地十八:徐志摩故居——毕生行径都是诗

编者按

 为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系列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深入挖掘浙江“三个地”的政治资源和丰富内涵,发挥浙江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功能,围绕数字浙江建设持续发力,经管学院党委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探索数字化在革命故居传承中的应用”主题活动。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故居,承载着历史的见证,讲述着革命人物红色精神的初心。通过对浙江革命故居的资料查找、实地调研、人物采访等,探索数字化在革命故居传承中的应用,助力探索数字变革“浙江方案”,传承红色基因,体悟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

先锋故地十八:徐志摩故居——毕生行径都是诗

人物介绍

 徐志摩,(1897115日——19311119), 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塘,字標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故居简介

 徐志摩故居,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短暂居住地,故居建成于1926年,是一幢中西合璧式的小洋楼,为海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点。故居主楼底层两侧有徐志摩家世、生平及思想和文学活动陈列,展示诗人短暂而绚丽多彩的一生。

 故居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前后两进,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楼。后楼亦三间,屋顶有露台,可登临。故居台门上方有诗人表弟金庸的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正门后有砖雕"东海安雅"四字,应是徐氏郡望与宗祖之意。主楼三间二层,前带东西厢房,后有三间二层楼房,层顶有露台。天井中有徐志摩半身塑像。正厅门上方有臧克家九十四岁题写"志摩故居"

 厅内正上一白底黑子大扁额:"安雅堂",启功先生因原扁额已毁故特为之补书。扁额下方有浙江文化厅副厅长兼文物局局长书法家鲍贤伦之隶书五言对联:"烟光随地尽,水色到天无。"岳飞二十八孙岳石尘所画设色《松竹图》。大厅与东西厢房地上均铺设粉色花纹西洋大瓷砖,与房屋结构相符,但与厅内陈设却难相容并蓄,华洋同室,可见当年江浙沪一带商宦人家居室装潢的一时趣尚。

数字化建议

 名人故居是名人精神和文化延续的一个重要载体。徐志摩故居目前并无数字化元素,为了更好地宣传徐志摩诗人的事迹,应该要对故居进行数字化建设。

 在我国,文物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人员、技术和软硬件设施投入、开发上有多种制约,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文物数字化建设中的难题,我们可以从引进人才、利用资源优势,提高文物保护技术等方面入手。数字化技术在名人故居的利用和推广方面,可以使故居管理更完善、信息更新加快、服务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