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盘活红色阵地】先锋故地三十:朱程故居——“铁军将才”

编者按

 为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系列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深入挖掘浙江“三个地”的政治资源和丰富内涵,发挥浙江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功能,围绕数字浙江建设持续发力,经管学院党委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探索数字化在革命故居传承中的应用”主题活动。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故居,承载着历史的见证,讲述着革命人物红色精神的初心。通过对浙江革命故居的资料查找、实地调研、人物采访等,探索数字化在革命故居传承中的应用,助力探索数字变革“浙江方案”,传承红色基因,体悟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


先锋故地30:朱程故居——“铁军将才”

人物简介

 朱程将军(1910-1943.9.28),八路军高级指挥员,革命烈士,浙江温州市平阳县(现属苍南县)人,早年就读温州商业学校,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

19431228日在山东曹县西南地区王厂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主力突围,时任冀鲁豫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的他和多位战友与敌人同归于尽。

朱程展板


故居简介

 朱程故居位于矾山镇王西村内山冰水窟,单进,正屋三间。屋内设置极简陋,要不是1989年修整后开辟“朱程烈士纪念室”,展出了一些图片,看上去就更简陋了。朱程一身经历百余战,几次九死一生,牺牲后,其妻郝淑斋以诗悼念:“我的程啊,我的公行/***的道义之交,四五年的夫妻恩情/我爱你甚于爱我自己的生命/我永远拿你比作漫漫长夜中的明星/是你的光芒照耀我走向革命的途程/我的明星突然陨落了,化作一道火剑穿过了太空”。走出朱程故居,耳边犹然萦绕着郝淑斋女士的诗句,而今,深切缅怀朱程烈士的,又何止千人万人?是的,朱程故居是简陋的,但其人格和精神,却是何等的富丽堂皇啊!正如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长期以来,苍南县委和县政府十分重视烈士的故居保护,人们心中始终有一个情结:想为从这个偏僻小山村走出去的抗日烈士朱程再做点什么。2005831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修缮一新的朱程故居终于落成了,还建成了纪念馆、碑亭等,同时还举行了朱程烈士铜像揭幕仪式。当时,有500多名当地党员群众和烈士亲属,及当年烈士抗日牺牲所在地山东省曹县领导参加了仪式。那一天,所有的村民比过年过节还要高兴,英雄的事迹可谓深入人心,村里男女老少一天也没忘记过这位英烈,每年清明节,村里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朱程故居


故居数字化建设和建议

 通过实地寻访,寻访者发现朱程故居屋内设置极简陋,但是在1989年修整后开辟“朱程烈士纪念室”,展出了一些图片,变得比较完善。但就数字化而言,朱程将军故居没有任何数字化设备,都是纸质的展示,也没有相关的公众号以及社交媒体展示。

 在我国,文物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人员、技术和软硬件设施投入、开发上有多种制约,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要解决当前我国文物数字化建设中的难题,需要在观念更新、人员培养、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补齐短板。

 文物数字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1,数字化档案以大数据管理系统为技术支撑,数字化展示则是以图文、音频内容为核心,对各类内容做动态加工。2,时空隧道是历史类展馆常用的多媒体展项之一,观众可以通过双手点击、移动、拉伸时间轴即可轻松浏览各个时间点上的事件。3,人物住宅可以用电子沙盘展示,也可以用360°幻影成像实现三维展示的需求,突破了传统的声、光、电局限,直接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是展示产品的最佳选择,360度无死角为观众宣传自己产品,由此达到仿真展示的目的。

 随着数字技术在展馆展示行业中应用愈发广泛,各类大中小型展馆纷纷试行展馆数字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