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钱达博士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新冠与消费主题的论文

我院钱达博士在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最新发表题为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perceptions and willingness-to-pay for commoditi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的论文,作者在研究中提出“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进入新常态’后,消费者对疫情的风险感知将会有效推动他们对日常商品的消费欲望”。

新冠疫情的爆发给全球消费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疫情总有被控制住的一天,届时消费者将重新回归消费市场,并逐步恢复他们的消费水平。因此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特别是在疫情进入“新常态”之后,研究有哪些与疫情有关的因素可以改善公众消费,对提高消费者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该主题下的研究进行地仍然不够。

基于此,本项研究以中国人作为样本,在国内疫情进入“新常态”后开展,通过系统探讨公众对新冠疫情的风险感知会通过哪些路径影响他们对商品的购买意愿来填补上述研究空白。研究数据显示,对疫情的风险感知会提高人们的购买意愿,这种情况是由他们的敬畏感和失控感引起。本项研究证明了这样一个过程,感知疫情存在巨大的风险性会唤醒人们较强的敬畏感,这是一种在面对巨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渺小自我的感受。此后,敬畏感又会引起人们的失控感,比如感到对生活失去控制、对健康失去控制、对工作失去控制等等。经典的控制补偿理论认为,当人们失控后,他们会寻求各种补偿措施来恢复失去了的控制感,而消费便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补偿手段。因此,由敬畏感导致了失控之后,他们便可能通过更多的消费来恢复控制感,并因此表现出较高的购买意愿。

本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当前危机的背景下,理解人们对新冠疫情核心属性的感知(即风险感知)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相关成果可供企业和公共部门用以应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还贡献了敬畏与消费领域以及风险感知领域的现有理论。

本项研究的合作者是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的李欧博士。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WOS经济学(Economics)目录中属于Q2期刊,创立于1967年,也是美国消费者权益委员会(The American Council on Consumer Interests)官方会刊,重点发表聚焦于消费者福利方面的理论和政策前沿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