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牌教师 | 去听他的课,结果被圈粉了!

1982年从教以来

在教坛耕耘40

于自身,他不因荣而傲,不因苦而退

于学生,他谆谆善诱,言传身教

多谋善虑,亦师亦友

于科研,他专精覃思,能谋善断

求“质”胜于求“量”

于生活,他以平常看待偶然

以平淡应对慌乱

他就是叶宗裕老师

叶老师将于今年428日退休

现在请跟随我们的脚步

一起走进他的从教故事


叶宗裕老师


源于随性,续以热爱


开始的原因不一定是热爱,但一直坚持的理由总是热爱。自2000年在经管学院任职,直至今年即将退休,他从未懈怠,在讲台上燃烧着自己对数学的一腔热血。“印象中叶老师上课总穿着西装,他很重视每一节课。”,叶老师对数学的尊重与热爱,可以窥见。直至近些年,叶老师仍会听课,看相关数学论文等,充实自我,延续热爱。奋力地求学,执着地钻研。叶老师谈及他最初选择数学专业的原因是对数学专业的了解更多。叶老师于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大学期间,叶老师渐渐爱上了数学。后来又经过努力获得了浙江师范大学应用数学硕士学位。他认为,数学在应用中方能彰显魅力,于是他在经管学院教学期间,将数学与经济学结合,教授《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线性代数》等课程,并于2008年被评为计量经济学教授。


叶宗裕老师(右二)与同事


诚心于人,平心于事


教书育人几十载,叶老师在这方面有着很深的资历。叶老师最初是在中学的课堂上教书,之后调入浙江财政学校任教,后因该校并入浙江师范大学,因而成为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的教师。面对新的环境,叶老师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全身心投入教学。他还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听”“练”结合,求“质”胜于“量”。叶老师认为学生一直听老师讲,很多东西其实并不能透彻地理解。这时适当的练习更能帮助学生找出疑点,深入理解,消化知识,发散思维。


叶老师(下方左三)与学生


即使老师认真授课,也总会有个别学生挂科。谈及此情况,叶老师说:“总会心里有些难受,但自己会调节。”他也会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挂科’这件事学生自身有责任,老师也有责任,当然题目难度也是一部分原因,不能全怪学生。”

他对学生的负责与体谅,使得他收获了一大批“粉丝”。每年选课,都有学姐学长大力推荐:“一定要选叶老师的线性代数!”,叶老师的课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不仅在学习中乐意向老师请教,在生活中也愿意与老师深交。马兴超老师就是这其中一员。马老师是叶老师的学生,他在与叶老师接触的这些年中被老师平和的君子气息深深折服。“叶老师工作心态十分平和,平时极少生气,学术研究也坐得住‘冷板凳’。”这是马老师对叶老师的评价。简短一句,却字字精准。

 “竹影扫阶尘不动,花落虽频意自闲。叶老师心境平和,方有此成就。


叶宗裕老师(左二)与学生


砥志研思,坚守初心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写论文要用长时间去不断打磨钻研,特别是写像数学这种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证明的学科论文。”叶宗裕老师还强调,“论文重要的是‘质’,而不是‘量’。”现如今,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之风盛行,但叶老师却耐得住寂寞,注重论文的“质”并始终在自己热爱的数学领域保持初心、潜心钻研。即使在假期,他也会与学生探讨论文问题,并作出细心解答。研究生20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岑宇雯回忆道:“去年7月放暑假的时候,我去青岛玩,旅游第二天还没睁眼,一大早就接到了叶老师的电话,给我非常细心地指出了关于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中的好几点问题,并做出了细心解答。”在谈及论文的选题和切入点方面,叶老师提到,他始终谦虚地去看相关方面的论文,并思考前人的研究切入点,再结合自己数学是应用性的数学的观点,提出创新点并深入研究。叶老师还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新时代的科研者都能以国际视角去进行钻研。


叶宗裕老师的论文


温柔随和,热爱生活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叶老师在生活中是一个儒雅随和的人,他的学生也评价说:“叶老师从来没有发过脾气,对教学工作方面的问题尤为仔细耐心。”

 “谦谦君子,亦耽风月之趣味。”除了在学校里的教学之外,叶老师也会在生活闲暇时锻炼身体,约自己的三两好友打打乒乓球,缤纷自己的生活。


叶宗裕老师(下方右五)与学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以一支粉笔写尽春秋

以三尺讲台孕育桃李

愿叶宗裕老师

平安顺遂 幸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