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金水英教授的专著《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标准: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知识转移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步入务实合作阶段,作为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的核心产品,中国高铁砥砺前行,实现“弯道超车”,跑出了中国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成为了中国外交的一张“新名片”。现如今,中国高铁海外项目遍布全球,呈现高铁出口高端化、全球化、快速化的趋势。“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高铁标准”被视为最高追求。

金水英教授通过跟踪研究与境外调研,敏锐地发现高铁标准本质属于知识、高铁标准“走出去”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转移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价值链模式下各参与方同生共荣的基本特征紧密契合,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研究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问题的文献少之又少。基于此,金教授在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的主题,并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相关研究已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7BGL01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23HQZZO8YB)、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7C35059)等多个项目立项资助。

近日,在5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金水英教授的学术专著《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标准: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知识转移研究》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围绕“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标准”这一中心命题展开,把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知识转移问题纳入全球价值链这一视角中加以考察: 首先,阐述中国高铁发展历程及“走出去”对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影响,指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关键在于提升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认可度,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世界标准的升华;其次,分析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的现状、模式与问题,构建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理论框架;再次,梳理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网络结构,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机制、影响因素;接着,对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机制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分析;然后,运用案例分析三种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下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的具体路径;最后,提出中国高铁标准“走出去”知识转移战略管理的策略建议,旨在推进中国高铁标准国际化进程。 本研究可以促使中国高铁企业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将中国先进的高铁标准相关知识向他国转移,拓展国际市场。 同时,有助于高铁进口国积极引进中国先进高铁标准知识,学习中国先进的高铁建设、运营、管理经验。 从而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该书主要适用于知识管理、高铁、标准制定、对外直接投资、全球价值链等研究领域的学者阅读使用,以期引起广大同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作者简介

金水英(1976-),女,汉族,籍贯浙江省永康市,教授,管理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现为浙江师范大学财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财务管理省级一流专业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浙江省科技奖评审专家、浙江省科技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知识管理、对外直接投资等领域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专著3部、教材1部;在《科学学研究》《西亚非洲》《中国科技论坛》《金融论坛》《软科学》和《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等SSCI、CSSCI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7篇,主持课题33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1项、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