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与金东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党建共建活动暨挂牌仪式顺利举行

为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党建引领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路径,529日下午,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与金东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党建共建活动暨挂牌仪式在金东区人大联络总站会议室举行。金东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书记滕伯顺,常委会机关各工委负责人,经管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郑小碧,党支部副书记李一鸣及教师代表共同参与。金东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潘小刚主持会议。

一、实地探访金漪湖科创智造产业园:触摸产城融合新标杆

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成员首站走进金义新区智造产业基地核心项目——金漪湖科创智造产业园(云蝶中心)。该基地作为科创智造产业园的核心项目,分设南区智创产业基地与北区智慧中心,分别聚焦科技研发孵化与全链条生活服务。支部成员参观了无人驾驶轻舟Qcraft项目和艾普瑞生物公司,感受金东区在新兴产业领域展现的创新活力。同时,支部成员还实地体验了无人驾驶轻舟,并漫步园区生态公园,直观感受“目之所及皆是美景”的设计理念,了解到该区域通过生态优势吸引产业入驻,打造文旅产业园的成功实践,对“生态赋能产业”的发展模式有了直观认知。

二、沉浸式参访人大联络总站: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在金东区人大联络总站接待厅和展示厅,支部成员详细了解了金东区人大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金东区人大通过构建代表联络站点体系、立法联系点矩阵等方式,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广泛收集基层群众意见,为地方立法与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在接待厅中,支部成员亲身体验选民接待流程,操作数字化民意征集系统,感受群众反映问题的便捷性与高效性。在展示厅中,支部成员了解了金东区人大的发展历程、特色工作,以及人大工作的具体流程、规章。随后,支部一行参观了联络站的特色工作室、民主议事厅,切实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落地生根。

三、党建共建座谈会:锚定校地协同发展新坐标

座谈会上,滕伯顺介绍区域发展成果:金东区在科技创新、生态修复等领域成效显著,新兴产业增速强劲;人大通过构建代表联络站点体系与立法联系点矩阵,广泛吸纳民意,支撑地方立法。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经济监督、立法调研中,基层声音存在“术语转化难、全面论证难、长期跟踪难”困境,亟需高校专业智库赋能增效。滕书记期待通过与浙师大经管学院的合作,借助高校的专业优势,做到三个“一”:一套机制建立起来、一系列活动组织起来、一批重点成果拿出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更加深入、更加科学。财经工委主任姜韶军补充指出,财政预算、网络经济等领域监督存在专业盲区,期待借助高校专业力量,提升人大在经济监督方面的专业水平,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郑小碧介绍了经管学院及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与相关成果。他表示,依托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科研优势,经管学院与金东区人大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中非贸易合作、专业智库建设、案例开发与推广等方面可以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一鸣强调,经济学系师资队伍(37人,党员占比75%、博士占比90%)覆盖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作为省级样板支部,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将产业前沿融入立法实践,提升政策科学性,以更好地反映人民需求。

张巧文老师提出了双方合作创新方向,聚焦中非治理经验互鉴,通过党建共建平台开展国际传播项目,讲好基层民主的“中国故事”。

双方达成共识,确立了“三个一”合作框架(建机制、办活动、出成果),并探讨了合作的模式与方向,为校地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党建共建单位挂牌仪式

座谈会举行了党建共建单位挂牌仪式,标志着浙师大经管学院经济学系教师党支部与金东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党建共建活动正式启动。双方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党建共建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党建引领高校和地方高质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路径新范本,为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党建共建活动,不仅是浙师大经管学院与金东区人大在组织建设上的创新举措,更是双方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探索。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将在经济管理、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书写校地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