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非产业合作与跨境电商发展论坛在浙师大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09


117日下午,2025中非产业合作与跨境电商发展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正阳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数字赋能与电商迭代下的中非产业合作新模式”为主题。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林一钢金华市政协副主席祝伦根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文锦博茨瓦纳议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卡特彼勒·希库阿马出席开幕式。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宇峰主持开幕式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宇峰主持论坛开幕式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林一钢致欢迎辞。他强调,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深化中非合作是时代的重要使命,产业合作与跨境电商已成为连接中非市场、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桥梁。浙江作为数字经济高地,为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浙江师范大学依托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等平台,持续为中非合作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连续九年发布中非产能合作系列报告,牵头研制了国内首个中非贸易综合月度指数——中非贸易指数。林一钢表示,浙师大愿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林一钢致欢迎辞

祝伦根指出,非洲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与金华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可期,在市场与产品、需求与技术上互补。我市要持续优化对非合作政策环境,为企业搭建更便捷的服务平台。深化政策创新,简化对非贸易通关流程,建立跨境电商合作机制,推动标准互认、监管互信,组织企业参加非洲展会,推动更多金华企业走进非洲、更多非洲客商走进金华。

金华市政协副主席祝伦根致辞

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文锦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数字浪潮方兴未艾,中非合作正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货物贸易,迈向数字基建、产业协同与平台共建的新阶段。本次论坛的主题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意义深远。中铁建作为最早进入非洲的中国企业之一,长期深度参与非洲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见证了中非合作的数字化转型。张文锦强调,数字技术正推动合作从“硬联通”迈向“智联通”,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中铁建将以本次论坛为新起点,继续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助力中非产业合作向更高质量、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共同谱写中非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文锦致辞

博茨瓦纳议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卡特彼勒·希库阿马在致辞中表示,博茨瓦纳作为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高度认同并支持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深化产业协作与数字贸易合作。近年来,博茨瓦纳电子商务稳步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多元化与民生改善的新力量,通信基础设施完善让更多民众用手机参与线上交易,为电商成长筑牢根基;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非合作迎战略机遇期,中国领先的跨境电商生态与大市场,是博茨瓦纳特色产品出海的重要依托。卡特比勒·希库阿马表示,期待博茨瓦纳与中国拓展电商合作空间,支持非洲电商展示平台在中国发展,加强产业链对接与基建互联互通,共同提升贸易便利化与标准化水平,这也契合中国“以数字技术促工业化、增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博茨瓦纳议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主席卡特比勒·希库阿马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中非经贸产教协同育人共同体成立暨签约仪式。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联合34家涉非企业、商会、金融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开展中非经贸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及合作研究。本次论坛上,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与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金华分行、金华市对非经贸商会、脉链学院、义乌市促非科技有限公司、安哥拉E&A集团、浙江稠州商业银行金华分行等8家单位进行现场签约,标志着中非经贸产教融合迈出关键一步。

中非经贸产教协同育人共同体成立暨签约仪式

 

本次论坛还发布了浙师大中非经贸研究团队最新成果。团队深耕调研与创新,成功推出《中非产能合作发展报告(2024-2025)》,并升级迭代含发展、预测、风险三大指数的中非贸易(金华)指数体系。

浙师大中非经贸研究中心主任黄玉沛进行成果发布


接下来,6国内外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进行了主题报告的交流分享。中铁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非洲联盟工程院外籍院士张文锦指出,中非合作已迈向产业协同新阶段,跨境电商是关键引擎,中非市场在消费需求与供应链上高度互补。中铁建发展集团通过“精准选品 + 本地化调研”“物流 + 支付闭环”“本土化运营”三位一体策略深耕市场,如设海外仓缩短物流时效、适配本地支付提升成功率,推动东非市场单季销售额增80%。虽面临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非洲跨境电商 2027年规模预计破1800亿美元,未来集团将推动产业协同与数字赋能,呼吁同行共促合作。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前沿科技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云在分享中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 展开,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对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教席的背景。其实践工作包括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发布技术手册、开展国际技术培训,在非洲落地信息平台示范基地,联合中国企业和机构推广菌草、小水电、杂交水稻、膜下滴灌等技术。但中非双方的合作也面临知识产权壁垒、能力薄弱、信息与组织保障不足等挑战。在此基础上,刘云提出改进资金与知识产权机制、加强培育多领域人才、完善组织协调与信息平台,还提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将通过相关学院培养国际人才,并呼吁深化合作,推动科技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互利共赢。

教育部高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进指出,在全球跨境电商品牌发展浪潮中,精准定位、技术差异化与全渠道运营成为核心竞争力。当前,非洲市场展现出巨大潜力,其14亿人口中年轻人占比高,电商规模预计2029年将突破1127亿美元。中非合作在政策支持、基建完善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AEO互认使清关时间缩短50%,数字海关系统将流程压缩至3天,互联网用户超6亿及移动支付普及为电商奠定基础。面向未来,中非跨境电商应深耕区域市场差异化需求,推进“小单快反+本地设计”的本土化运营,并借助社交电商与AI技术实现精准营销与供应链优化,共同开拓这片充满机遇的新蓝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李智彪在演讲中指出,非洲数智化转型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和人才匮乏等挑战,但非盟《非洲大陆人工智能战略》展现了发展决心,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为非洲贡献超1.2万亿美元经济增长。中国在数字基建和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势与非洲需求高度互补,双方可重点在尼日利亚、埃及、南非等国深化数字基建、技术培训及产业数字化合作,共同把握数智经济发展机遇。

乌干达地方政府部市场、农业和贸易改进项目协调员杰姬·基扎·克米吉莎在以“深化中乌电商合作,共促非洲经贸繁荣”为题的演讲中重点介绍了乌干达在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加强中小企业能力建设及优化商业环境方面的努力。乌干达正通过国家发展计划和Parish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商业化、提升附加值并改善市场基础设施,以减少产后损失、提高农村收入。乌干达期待与中国在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市场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学习中国在数字化平台、小商品市场运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欢迎中国企业投资设厂、参与旅游与商业开发,共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中非经贸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志娜在题为“非洲数字贸易规则演变趋势与中国应对”的演讲中指出,非洲正通过《数字贸易议定书》构建高标准数字规则体系,展现参与全球治理的雄心。她认为,非洲数字市场增长迅速但基础薄弱,中非数字贸易合作面临规则对接不足等挑战。建议中国应主动对接非洲规则体系,推动电商合作备忘录升级,并加强数字基建等领域合作,把握非洲数字一体化发展机遇。

主题报告环节

接下来的“企业圆桌对话”环节,经管学院经济学系系主任李一鸣与来自金华市对非经贸商会、安哥拉E&A集团、脉链学院、浙江科惠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稠州商业银行金华分行的代表就“数贸生态与中非产业合作新机遇”展开深度探讨,围绕数字化对中小企业、医疗产业的影响及人才培养作进一步讨论,共同探索中非产业融合与数字贸易发展新路径。


企业圆桌对话环节


最后,浙师大经管学院副院长郑小碧作闭幕总结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海内外专家学者、嘉宾朋友及为论坛成功举办辛勤付出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指出,本次论坛以数字赋能与电商迭代下的中非产业合作新模式为主题,聚焦基建融合、数智经济、跨境电商及产教协同等前沿议题,并通过中非经贸产教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成立,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与中非经贸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论坛的举办为中非双方携手推进公正合理、开放共赢、以人为本、多元包容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思路与坚实的智力支持。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学院电话:0579-82298567
学院邮箱:jgxy@zjnu.cn
MBA招生热线:0579-82298307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非国际商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All rights reserved     感谢信息化办公室提供空间和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