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院党委书记杨竞红主持学习会。
杨竞红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理论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作为集中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重要著作,它系统呈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学院在新征程上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杨竞红强调,要抓实理论武装、深化实践转化,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筑牢思想根基,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五卷作为有机整体,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二是锚定当前要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统筹推进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高质量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三是聚焦核心目标,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战略部署,以“四个面向”为引领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转型,强化“扎根浙江大地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导向、“促进交叉融合、驱动产业创新”的科研方略和“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师生成长”的育人实践,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浙江卓越经管人才的培育高地、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院长陈宇峰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专题发言。他指出,全会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时期的重要会议,立足“十五五”发展定位,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作出部署,为经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指明方向、提供遵循。结合学院实际,他提出三点落实举措:一是锚定高质量发展,优化学科布局。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部署,聚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核心学科,组建跨学科团队攻关区域产业升级等课题,深化政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二是聚焦育人根本,提升培养质量。将全会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优化课程体系并增设特色模块,通过案例教学、实习实践等载体,培养适配高质量发展的经管卓越人才。三是强化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依托学校国际交流平台深化海外合作,发挥学科优势为区域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与人才支撑,彰显服务高水平开放的学院价值。
副院长郑小碧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战略部署,提出未来五年学院发展应坚持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核心支撑。他强调,学科发展要构建“五高”支撑体系,即打造高档次科研平台、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汇聚高层次人才队伍、产出高显示度科研成果、争取高级别项目立项。在学科发展路径上,他提出要多维发力推进学科建设:一是“一级学科跃升”,继续深化学科建设,在核心方向上达成共识,并凝心聚力争取实现博士点的突破;二是“特色学科要提质”,进一步提升“中非经贸”这一核心特色学科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三是“新兴学科培育”,提前布局与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前沿领域,进行重点培育;四是“交叉学科增效”,提升经管学院与数学等优势学科融合的交叉效能,扩大外来辐射作用。
学院纪委书记徐松鹤在发言中谈到,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进一步深化了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系统认识。他指出,这一战略部署明确了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的内在逻辑,为新时代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使命、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经管学院教师,要主动将“四个面向”融入教学与科研实践,在商科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与家国情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理论研究与政策探索。他强调,要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智慧与创新精神,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服务浙江区域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卓越经管人才。
中心组其他成员围绕学习专题,从“十五五”规划编制落地、产教融合深化路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等方面,交流学习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