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盘活红色阵地】先锋故地二十二:吴晗故居——“愤怒的狮子”

发布时间:2021-05-27浏览次数:412

编者按

 为迎接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系列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深入挖掘浙江“三个地”的政治资源和丰富内涵,发挥浙江红色文化的实践育人功能,围绕数字浙江建设持续发力,经管学院党委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探索数字化在革命故居传承中的应用”主题活动。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故居,承载着历史的见证,讲述着革命人物红色精神的初心。通过对浙江革命故居的资料查找、实地调研、人物采访等,探索数字化在革命故居传承中的应用,助力探索数字变革“浙江方案”,传承红色基因,体悟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


先锋故地14:吴晗故居——“愤怒的狮子”

人物简介

 吴晗(1909811日—19691017日),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中**,家破人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昭雪。

吴晗


故居简介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故居在吴店镇苦竹塘村,它是1924年建的院落式民居建筑。义乌市吴店镇苦竹塘村,系1924年建造的院落式民居建筑。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一间。房前是花园。故居大门上方嵌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亲笔题写的“吴晗同志故居”青石匾额。

 大门墙内壁左右分别嵌有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彭真同志亲笔题词和吴晗同志生平简介的青石碑。东厢房是旧时吴晗父亲的书斋,右厢房曾是吴晗的卧室兼书房。吴晗就在这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中堂上悬挂着吴晗的油画像和一组生平照片,画像两旁的木板上刻着廖沫沙悼念吴晗的题词:“留取丹心照汗青”,“文章憎命达,魈魅喜人过”。这题词是吴晗一生的写照。

吴晗故居

 大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那场劫难的中国人,对屈死的吴晗都会流下一掬哀痛的泪水。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北京市的副市长,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要学习海瑞刚直不阿精神的号召,写下了《海瑞罢官》历史剧,何罪之有?可是,"四人帮"却把它抓住不放,并由此蓄意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冤狱。

 吴晗作为"文化大革命"那场劫难中第一个屈死的名人,于1969年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历史是公正的,其冤狱早以得到昭雪。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清华园内的"晗亭"和这座故居,便是留在人们心中的两座永恒的纪念碑。

吴晗故居,不仅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的好场所,更成为知识分子走光明大道的加油站。


故居的数字化建设和建议

 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吴晗故居有较多的数字化应用。吴晗故居的网上全景漫游系统在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网站上线试运行,这实现了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此外,其与美团建立联系。

 在我国,文物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人员、技术和软硬件设施投入、开发上有多种制约,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要解决当前我国文物数字化建设中的难题,需要在观念更新、人员培养、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补齐短板。

 文物数字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1,数字化档案以大数据管理系统为技术支撑,数字化展示则是以图文、音频内容为核心,对各类内容做动态加工。2,时空隧道是历史类展馆常用的多媒体展项之一,观众可以通过双手点击、移动、拉伸时间轴即可轻松浏览各个时间点上的事件。3,人物住宅可以用电子沙盘展示,也可以用360°幻影成像实现三维展示的需求,突破了传统的声、光、电局限,直接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是展示产品的最佳选择,360度无死角为观众宣传自己产品,由此达到仿真展示的目的。

 随着数字技术在展馆展示行业中应用愈发广泛,各类大中小型展馆纷纷试行展馆数字化改革。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邮编:321004
学院电话:0579-82298567
学院邮箱:jgxy@zjnu.cn
MBA招生热线:0579-82298307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非国际商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4.All rights reserved     感谢信息化办公室提供空间和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