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和浙江大学哲学学院联合承办,并由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研究基地—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分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数字经济超边际研究所和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协办的第二届“新兴技术、技术治理与后人类社会”暨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正阳中心顺利召开。来自经济学、管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近100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区块链、云计算与大数据、生命科技与基因编辑、新能源与新材料、虚拟现实与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展开研讨,与会专家学者在探讨相关技术本身的同时,评估其经济影响,探究技术治理与监管方式方法,并在新兴技术基础上系统展望后人类社会的可能前景。
在开幕式环节,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根福,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宇峰、党委书记杨竞红,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梁永佳,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文博和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郑小碧在主席台就坐。开幕式由陈宇峰教授主持。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根福教授首先代表学校对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出席会议的来宾表示热烈欢迎,指出新兴技术是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强调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建设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代表性发展领域。最后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与会各方在新兴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共同助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恒威教授在致辞时指出,面对人类与技术之间共生和反身演化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未来,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对话是最明智也最健康的“饮食方式”,第二届“新兴技术、技术治理与后人类社会”暨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的召开,这本身是一种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共识和有益尝试李恒威教授同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宇峰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研讨会的主题报告环节,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原院长、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指委委员王宗军教授认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创新发展新趋势主要体现在前沿数字技术创新日益活跃、协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数字创新赋能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从“消费赋能”到“全面数字创新”四个方面,并系统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王宗军教授作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式创新”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杨万东教授提出数字经济构建了经济、物理、数字空间融合的框架结构,并认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数字经济运行的价值最大化编码,如何进行算法治理是未来讨论的重要话题,数字经济发展应关注数据安全性与技术可靠性、数字主权等问题。
杨万东教授作题为“数字经济演进的逻辑与规律”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刘永谋教授指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力巨大。为实现服务教育的最高目标“教书育人”,未来教育改革应把握数字化尺度、规避教育数字化风险和坚持技能与意义并重,促进人与教育技术的融合。
刘永谋教授作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中国教育变革”报告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李恒威教授认为,数字技术是一场席卷人类文化的海啸,治理AI是伦理研究最关注的东西,李教授的报告最后提出了关于技术起点的启发性思考:人类是在技术的压迫下困在地球上内卷,还是在技术的加持下奔赴星辰大海。
李恒威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生存性威胁”报告
广东财经大学赵岩教授概述了数字财政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广东经验和启示,归纳出规范标准不统一、财政数据不集中、各个层级不贯通等“六个不统一”问题,并提出了以“预算域、执行域、核算域”为核心框架的数字财政解决方案。
赵岩教授作题为“数字财政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研究”报告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阮云星教授提出阿伊努文化遗产数字化“具身”,从描述木雕传承景观的新动态到聚焦文化村、官民“阿寒湖”和赛博跨域,最后系统分析了“本体论转向中的(科技)人类学”的“阿寒湖”个案。
阮云星教授作题为“东亚活态文化遗产数字化‘具身’:北海道阿寒湖爱依努文化村个案研究”报告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梁永佳教授就ChatGPT与泛灵论的关系进行分享,报告举例阐述了“濡外”的内涵和泛灵论的世界观,并介绍了技术时代的本体论“人类中心主义”,最后从人类学的独特视角提供了一个看待人和人类历史的观点。
梁永佳教授作题为“ChatGPT与泛灵论的一点本体论思考”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郑小碧教授分享了“互联网+”的社会化协同效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了从传统零售、网络零售到新零售的数字化转型,系统阐述了“互联网+”社会化协同的内涵及业态载体。
郑小碧教授作题为“‘互联网+’的社会化协同效应与经济 高质量发展”报告
广州南沙创化计算机法律解读技术及应用研究院张为志院长通过对自然人脑与人机混合产生的人机共存社会的分析,深入探讨了类心智与非现场经济对于社会科技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全球数字化社会大脑类心智主导下的后人类社会自由主义。
张为志院长作题为“类心智与非现场经济——人机共生社会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反思”报告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吴伟副研究员针对如何体现底层技术和技术向善,分享了重大领域交叉前沿方向及已有探索,指出要注重交叉前沿方向研判与技术转化落地研究,并重点关注社会治理及其系统性研判。
吴伟副研究员作题为“如何体现底层技术和技术向善——《重大领域交叉前沿方向》研制分享”报告
主题报告后,大会进行了三个分论坛的研讨,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生就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为此次研讨会贡献思维和智慧。
分论坛一研讨会现场
分论坛二研讨会现场
分论坛三研讨会现场
在闭幕式环节,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的王长峰教授、朱华友教授和李长江教授首先对三个分论坛的研讨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紧接着,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郑小碧教授发言,他指出此次研讨会既对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又促进了数字经济与新兴技术跨学科的交叉研讨,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技术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本次研讨会丰富了大家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视角。最后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梁永佳教授致闭幕辞,他用“感叹”“感念”和“感谢”三个关键词概括了对本次研讨会的感想,感叹各领域专家研究成果之丰硕,感念会议发起人办会基础之扎实,感谢主办方安排会议之周到,并希望未来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可以继续欢聚一堂、研讨交流。